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2024 丝路之春” 当代名师大讲堂隆重起航 ·“2023 丝路之秋” 当代名师大讲堂即将隆重起航
新闻动向
“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是经西安市民政局批准,由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研究院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名师推广战略,开展课堂改革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奏出人才强国的时代强音
2015-06-25 10:06:29   来源:教育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发展10年回眸  ■本报记者黄蔚 唐景莉  施一公,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迄今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国际蛋白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这个奖项首位华裔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发展10年回眸

 

  ■本报记者黄蔚 唐景莉

  施一公,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迄今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国际蛋白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这个奖项首位华裔获奖者;张亚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对基因起源进化的研究,揭示了一些新基因的形成和基因的变异在生物适应进化中的意义,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还有舒德干、张伟平、李小文等科学家,他们都是长江学者,是自1998年开始,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受益者。作为亲历者,他们在各自所在的科研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祖国和人民在国际上获得了荣誉;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他们也目睹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10年来为国家会聚、培养和造就学术精英的累累硕果。

  “留住、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是当前的大课题”

  1998年5月,江泽民在参加北大百年校庆时明确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建设一流大学,关键在教师,尤其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1998年的高校教师队伍令人堪忧: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40.7万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4.6%,教师队伍断层严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领军人才匮乏。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谈到长江学者时说:“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起到一个大国的作用的关键。因此留住、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吸引和培养造就优秀拔尖人才?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教育部认为,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政策和举措,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好钢用在刀刃上,选择最可能突破的学科,遴选培养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中青年人才。教育部关于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构想得到了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的鼎力支持,经双方商定,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决定,以创新的机制共同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998年8月4日,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这项具有标志意义的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在高层次学术队伍的建设上以全新的机制和状态开始运行。

  高层次人才项目和制度创新结合的“试验田”

  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称作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举。作为一项长远的吸引高端人才的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分重视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将人才项目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试验田”。该计划包括特聘教授岗位(全职岗位)、讲座教授岗位(非全职岗位)和“长江学者成就奖”3项内容,旨在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高等学校建设,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支持优秀人才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带动国家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提升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

  选什么样的人才成为长江学者?入口把关至关重要。该计划严把入口关,坚持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择优聘任。人选基本条件是科学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具有创新性构想、战略性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中青年学界精英。该计划还明确规定,原则上应聘者年龄为自然科学类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在50岁以下,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为保证特聘教授的高质量和遴选制度的客观公正,“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制定了一套严格、规范的评审程序,在遴选过程中强化同行专家的评价作用,通过学校初审、海内外通讯评审、同行专家会议评审和顾问组终审4个步骤,确保人选质量。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饶子和教授经过严格的筛选,很荣幸地获得了这个岗位。教育部为饶子和这样的特聘教授每年提供10万元奖金,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科研配套经费支持(其中自然科学类不低于20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低于50万元)。

  “要抓人才,就是要抓世界级顶尖人才”

 

  长江,吸纳百川而成大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因势而动,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04年,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促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中,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第二期计划在保持原有框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长江学者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促进了长江学者聘任与创新团队建设紧密结合,体现了设岗、选人、做事的高度统一,探索了“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新模式,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1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取得令海内外瞩目的成就,长江学者已经成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符号。

  “我们这个长江学者计划,就是把最关键的问题抓住了。长江学者计划,立意很高,要抓人才,就是要抓世界级顶尖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10年来,经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和严格遴选,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所高校共聘任长江学者1308人,其中特聘教授905人、讲座教授403人(全部从海外招聘),有17名华人学者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长江学者受聘上岗时,特聘教授平均年龄42岁,讲座教授的平均年龄46岁;特聘教授中,98%具有博士学位,9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直接从海外应聘或回国3年内应聘的有259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学校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培养新的学术梯队,对于改革人事制度,对于整个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作用和成绩。现在回忆起来,确实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破冰的作用。”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深情地回顾说。

  截至2007年,共有38名长江学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长江学者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1名长江学者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一批长江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或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担任编委。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推动下,许多长江学者在一些关键性基础研究领域承担重大课题,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或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1项;同时,还有一些长江学者荣获了国际性学术大奖。3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取得的55项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以及“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9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3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此外,长江学者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4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共65项,深入研究并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如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王利明,作为《物权法》起草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代表全国高校的法学工作者积极献言献策、贡献研究成果,促进了该法的起草和通过,发挥了法学工作者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

上一篇:揭秘国家督学:接触教育系统中最“敏感”部分
下一篇:钱理群:教育局部改变有希望 不可能根本改变

主办单位: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

西安市碑林区金水路6号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     陕ICP备14011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