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2024 丝路之春” 当代名师大讲堂隆重起航 ·“2023 丝路之秋” 当代名师大讲堂即将隆重起航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
“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是经西安市民政局批准,由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研究院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名师推广战略,开展课堂改革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师生沟通:从“打招呼”到“敞开心灵"
2017-08-24 15:16: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陶春芳,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陶老师善于运用沟通的五个层次理论,从第一层次的打招呼到最终灵魂的敞开,她都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实用方法,比如制作个人信息图和秘密
陶春芳,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陶老师善于运用“沟通的五个层次”理论,从第一层次的“打招呼”到最终“灵魂的敞开”,她都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实用方法,比如制作“个人信息图”和秘密“功过簿”、绘制“班级人脉图”、施行“班级合议制度”、带领学生进行“道德长跑”——写日记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快速了解学生,使学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陶老师是无锡市班主任能手、无锡市优秀班主任,在无锡市第十一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还分别被评为无锡市和江苏省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

简介

师生沟通:从“打招呼”到“敞开心灵”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时时自省:我们和学生的沟通是否有效?师生对话如何处理才是最佳?如何才能抵达学生内心深处?在一次工作坊学习中,萨提亚导师林文采博士讲到“沟通的五个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沟通从外到内,可依次分为五个层次:打招呼(Hi)、谈事实(Facts)、观点和见解(Perspective & Idea)、感受(Feeling)、敞开(Open)。关系随着沟通层次的不同停留在相应的层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尝试着在班主任工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下面就让我们从沟通的这五个层次来谈谈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

打招呼:

从记住每个学生名字开始

每接一个新班,只要一拿到名单,我就喜欢研究学生的档案袋、学籍卡,通过照片反复记忆全班每个人的名字。第一天报到,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我的问候语,这是向全班学生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当然,更重要的是单独与每个学生打招呼的方式——我总是手持花名册,站在讲台与教室入口之间,学生们陆续到来,我有充分的时间和他们一一交流。

我专注地倾听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每个字是如何写的,名字有何特别内涵,然后让他们随意落座。孩子介绍自己的方式,座位的自主选择,第一天报到时迟到与否,以及交流时的眼神、谈吐,这些直观的信息让我对学生真实鲜活的个性特征有了更多了解。

报到这第一天,我必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在学校刻着“笃行”校训的太湖石碑前,用相机把每一张充满憧憬和欢喜的笑脸定格,帮孩子们贮存在只有我班学生能看到的班级博客相册里,这是我为创建新班级共同的美好回忆所做的第一件事:收集每个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张照片。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展示”我认人、认名字、关心学生个体的绝技——“×××,眼睛看着相机这边!”“×××,轮到你了!”“×××,你的微笑很迷人!”……在接下来领书、扫地、初步排座位等活动中,我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当我在报到第一天便神奇地喊出学生名字时,他们的微表情告诉我,他们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诚然,打招呼的形式各种各样,有时用语言,更多的则是用眼神、肢体语言等,在我与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对视中,有学生会开始躲闪,有的学生自信满满,有的学生主动迎上……在一个“浅浅地”打招呼的过程中,班主任却可以“深深地”完成对孩子们的第一次观察,同时利用人际关系的首因效应,尽最大可能在第一次见面就赢得更多学生的心。我想,只要有心,和学生初相识的那一天,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更多有效而艺术的打招呼方式。

聊“事实”:

从陌生到熟悉的初始探索

我们想更多了解一名学生,必然在打招呼之外要聊“事实”。对一个不熟悉的学生,我们要进行探索,先始于事实层面。

01

聊事实方式一:个人“信息图”

新开学我第二件必做的事情是制作学生个人电子信息卡。我常收集的学生信息内容一般包括:

学生自我印象、自我评价、自我推荐语等

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自信度、内在评价、主要性格

学生家庭情况

除了根据学校要求收集父母电话、工作单位外,我个人还喜欢收集学生平时居住在一起的有哪些家庭成员,是否单亲家庭、独生子家庭这一类信息,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总体家庭关系

小学五六年级所获校内外荣誉、特长

目的在于查看各种艺术类考级情况,为其后课代表选岗、文娱艺术节、出黑板报等做好人员备选

新班级里的小学同班同学名单

目的在于了解其人际关系,为更深入了解学生做准备

新班级班干“真情服务岗位”意向

目的在于为班级各岗位自主选择做准备,为新集体班干部做主动性调查

我不但会把这些信息录入EXCEL表格存储,还会给每个学生以简单的“照片+介绍文字”的形式制作个人信息文档,打包发给所有任课老师,为他们新学期快速认识学生提供方便,实现信息卡利用率最大化,这其实也是一种“特色”的班本文化建设。

02

聊事实方式二:秘密“功过薄”

作为班主任,新学期第一个月,在班级管理上,我策略性地采取“简单应付法”。但私下,我通过仔细观察、值日班长“班级常规一日记录”反馈、班集体每日总结、任课老师反馈等途径来记录我的秘密“功过薄”,即学生们的各种得失细节。

班级管理中的“简单应付法”,我最多给自己一个月的期限。因为一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不必担心出什么大事,即使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开始无疑会收敛本性,约束自己,努力表现。但这个年纪的学生,自控力毕竟有限,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紧张、戒备也一点点随风远去,再看看老师又没啥能耐,自然开始蠢蠢欲动,甚至试探起老师的底线了,真面目也就逐渐暴露出来。

当然,与此同时,班内的“正义之士”肯定开始对我有所不满了。我会很虚心地请教他们,专门开会议让他们发泄不满,这时候我一边认真记笔记,让他们感觉到我的真诚和重视,一边心中暗喜,因为我正在为物色班委人选做前期工作呢。这样,一个月,足够让我做到对每一名学生心中有数。初步班情诊断就告一段落。

03

聊事实方式三:绘制“班级人脉图”

此时一般临近国庆长假,在长假之前,我还会做一件事,就是进行班级层面的书面调查,因为仅凭我个人的观察,所得信息毕竟有限。一般我的书面调查很简单:

1.你觉得班集体怎么样,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2.如下次进行小组改编,从学习上考虑你最想和谁做同桌或组员?(最多可填四个)

3.如果下次组织秋游,你最想和谁一起结伴游玩?(可写多个)

这个调查表第一题,可以给班级目标的确立提供一定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比较关心班级,一般学生中第一题写得满满的、对班级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得比较多的,通常更关注班级情况,他们很可能是未来班级的领军人物,班级目标确立后很可能需由这些人来带动整个班级。而从第二第三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绘制一张“班级人脉图”,以此来了解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事实,这张图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学伴”和“玩伴”。

初三(4)班班级人脉图

如图所示,这是我带过的初三(4)班“班级人脉图”。全班31人,我先用圆规画好31个圆圈,请学生一一在圆圈内签名(告诉他们是为了留作纪念,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签名)。然后我根据两份书面调查结果进行制图。操作很简单:假设A选择B作为学伴,那么绘制时只需用一个从A出发指向B的长箭头将两者连起来即可,表明B被A选择为学习上的伙伴。学伴和玩伴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区分。全班每个人的调查表结果都按以上方法一一绘制,最后班级人脉图全貌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从人脉图我们可以看出对班集体影响较大、较关键的三类学生:第一类是又会玩又会学习的中心人物,即班上较多数量的学生同时选其为玩伴和学伴;第二类是爱玩不爱学习的学生,即班上只有同学选其为玩伴,却几乎没有同学选其为学伴;第三类是学习玩耍都不受欢迎的边缘学生,即既无人选其为玩伴也无人选其为学伴。

04

聊事实方式四:耳听八方

当绘制而成的班级人脉图第一次展现在眼前,带给我们的可能是一些惊喜——中意、喜欢的某个“可造之才”正符合期许,属于第一类学生;也可能是几许诧异——有几个“例外”完全突破了我们的“掌控”。

就拿这个班来说,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原本觉得小G活泼可爱、精力无限,可委以重任,却意外地在第三类学生中发现了他的大名,孤零零地躺在人脉图一角,无人问津。也就是说我只看到了小G的一个面而已,为什么看走眼了?只有找学生进行访谈,更多地了解他,才能找出原因所在。

让人诧异的还有小J:高高大大的他很聪明,开学一个月,他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矛,为人也热情,多次看到他帮其他同学值日,我发现的唯一不妥之处是他一个月中有几次忘带作业。然而,让人措手不及的是,我在第二类学生中找到了他,赫然出现在“四大玩主”之中。这类学生也需要班主任多方查探,找出问题所在。

综上两例可见,仅凭“亲眼所见”可能并不为实,还需“耳听八方”,这正是班级人脉图的魅力和科学性所在。当然,经过一个月认真的观察,对照人脉图,我们定然更多地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情况与我们心中所想是吻合的。

诚然,“聊事实“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总之,无论如何,作为一名班主任,确实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性格特征等实际信息。在聊事实的过程中,班主任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将自己今后和学生的沟通推向更深层次。

谈观点、讲想法:

坚决捍卫学生说话的权利

人类所有的沟通不畅,都卡在这一层。如果师生在这一层出现分歧,沟通双方无法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学生就会逃离这一层。

比如学生在谈观点、讲想法的时候因被老师斥责、嫌弃、嘲讽而受伤,那他们下次面对老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闭口不言。如此,沟通的层次就会弹回至第二层,彼此间只聊事实,隔靴搔痒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最后沟通就返回到了第一层,仅限于打招呼,甚至最严重的时候,相互间嫌弃,连看一眼都觉得难受,班主任难受的可能是“我无法改变你,我无能”,学生难受的可能就是“我没有希望了”,看见班主任就觉得愧疚,然后愧疚又转变为愤怒,甚至时时都有可能在体验自己的无能感,那么生活和学习的动力就被封锁了。

当沟通返回到第一层面,班主任就再没机会去触动学生的灵魂,更谈不上影响和教育他们了。所以,能否突破沟通的第三层,是我们班主任面临的挑战,改变、接纳的主动权似乎也更多地掌握在我们班主任手里,因为师生间关系的演变方向主要是由我们决定的。

01

谈观点、讲想法渠道一:每日闲聊逗趣式

谈观点,讲想法,进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渗透,班主任要注重辐射范围的广泛性。

我们可以每天坚持和不同的学生“聊闲事”,比如最近一周家里的趣事、平时在家和谁最亲近、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听何种类型的音乐等等。我经常开笑说,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明明很关心学生的成绩,但却不怎么多谈。其实当我们和学生无话不谈、关系往纵深发展时,就已经悄悄地完成了包括成绩在内的对孩子的影响。这时班主任不用提学习要求,孩子在行为层面已然在默默改变。这是因为在闲聊中,我们已经完成了育人于无痕的价值观渗透。

02

谈观点、讲想法渠道二:重点关注启发式

谈观点,讲想法,进行价值观的修正或肯定,班主任要注重对特别学生的特别关注,因材施教。

整个国庆放假期间,我会把开学一个月搜集到的有关学生的所有资料信息重新梳理一遍,对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国庆开学后,我就开始找每个学生谈话。告诉他们我对他们这一个月来观察的结果: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参与了哪些不好的事情,有哪些品质是可贵的,需要发扬光大的,还有哪些缺点需要花精力去弥补改正。

对不同的学生,我选择不同的谈话时机、方法还有语气。从两极学生开始谈起,对那些有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且关注班级的学生,我希望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竞选以及班级目标和班规的制定;对那些一个月来“胡作非为”的学生,我更是和其一起细细“研究”,特别关注。

这次谈话,我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我有“功过簿”展示给他们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他们的“所作所为”。对那些“顽劣”份子,我一般是单刀直入,对他们某月某日某时所做的事情一一罗列,毫不含糊。每说一件事,都要追问一句:“属实吗?”在铁证面前,基本上他们只有“低头认罪”的份儿。

等他们感觉无路可逃之时,我再给予安慰,指明哪些错误是必须彻底纠正的;哪些错误是可以向别人道个歉既往不咎的;哪些错误可以暂时记住以观后效的……并告诉他们,老师是在帮助他们改变“班级地位”,通过这些弥补方式,可以挽回他们这一个月失去的一些优秀品质,并重新树立其光明向上的形象。然后再安慰他们哪些品质老师是如何如何喜欢,特别是开学初做过的诸多好事。

通过这样的谈话,先摆事实,再谈观点、说想法,有理有据,学生基本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03

谈观点、讲想法渠道三:班级舆论引导式

谈观点,讲想法,进行价值观传递,班主任要注意正面引领,营造班集体的正面舆论。

很多班主任喜欢纠错,总是不断寻找孩子的“短板”,想尽办法提升它,结果却导致我们越是关注孩子的“短板”或不良行为,我们看到的不良行为就越多,孩子也越来越不自信,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投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班主任希望“收获”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这个世界永远有丑陋和美好,我们能决定的,是把目光看向哪里,而班主任能决定的,就是让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哪里。

在班级点评时,我把“班级里的温馨一幕”定为周节目,目的就是发现班级的温暖。开始时,学生们感觉别人给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会嚷嚷“哪有可写的‘温馨’?”,其实,这一方面要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另一方面,也要我们一起去创造温馨。所以开始时,我会做好示范,我把每天用心看到的班级“温馨”之处和他们分享,慢慢地他们也学会了观察,学会给予别人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劝慰的话、一次耐心的倾听……渐渐地,全班自然而然地看到了更多的温馨。

在捕捉感动时,班主任要特别关注“人脉图”中的第三类学生,注意融洽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根据团体心理学相关理论,一个学生潜能的发挥,跟这个学生在班里的地位成正相关——学生的地位越低,学习能动力就越差,就会越学越落后,调皮捣蛋的可能就渐渐品行变坏,沉默寡言的则可能越来越“两耳不闻校园事”。所以这些孩子,应该时不时表扬他,借各种机会提高其班级地位,这比批评更有效!班主任能决定的,就是让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他们的优点上。他们自己其实从心里更期望得到教师、家长的肯定,期望从肯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比任何学生都需要鼓励和信任。

班会周结时间有时候不够,因此,我在后黑板弄了一块“感恩”板块,让班干部及时把班里“温馨”之事挂上墙,学期末再评选班级“十大感动人物”。每周我们都会挑个班会时间,朗读一周来的“温馨一幕”,展示班级博客上的温馨图片。每到这时,教室里都会很安静,也很温馨,仿佛空气里都流动着幸福的感觉。

当班级所有学生都用眼睛去搜索这些画面的时候,内心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全班都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感受美并创造着美。在这样美的感觉中去“谈观点,讲想法”,更容易进行一些美好价值观的传递,也更容易营造班集体良好的情感氛围。而当学生们情感平和、内在幸福时,情绪也更稳定,更能实现宁静致远的总体格局,那么成绩已然不是班主任需要操心的问题。

04

谈观点、讲想法渠道四:突发事件群议式

管理班级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很多不良“突发事件”让我们头疼。作为班主任,遇上棘手的突发事件,我常常暗示自己:“这只是暂时不知道好在哪里的事件,我有能力处理好,我可以把不良的突发事件转变为增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事。”

而我所经历的无数次事实证明:每一桩突发事件都可以变成强大的成长资源,使我们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在启发个体的同时又让集体成长。改变一个人,或者改变一个组,老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把事情放到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犯错或者存在困难的学生,代价变小,效果却大,团体教育才是最强大的正面力量。

因此,针对一些消极突发事件,我甚至还设置了专门的“班级合议制度”,在班集体层面提供一个平台来示范处理过程,鼓励学生们用更合理的方式来谈观点、讲想法。

我们的班级合议制度包含八大合议流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当事人一一陈述事情经过

第二步:目击者讲述所见所闻

尽可能客观中立,不需要评判

第三步:当事人进行解释、辩解或讲述困惑

第四步:全班同学友好点评并致力于寻找非惩罚性弥补方案

此时需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尊重的、友善的、合理的、有帮助的、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当学生们做出了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应该给当事人一个机会,建议其做一些事情,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以此作为弥补。注意要保证当事人是在不伤尊严且受尊重的情况下,借助全班同学的力量来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五步:班主任总结发表个人意见

尽可能客观,不需要评判

第六步:当事人挑选弥补或接受奖励方式

从环节4中同学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里自愿选一条进行,如果大家的态度是友好的,而且当事人能参与并决定如何弥补,这样做会特别有效

第七步:当事人反省并实施弥补

事后进行,指导当事人做出弥补是对学生责任感的鼓励,且弥补的方式一般都让双方感觉更好,当事人会更乐意进行

第八步:当事人相互道歉、握手或感谢

事后进行,班主任需关注事态走向,有些事件只涉及一人,故本环节为非必要环节

感谢突发事件,让我们有机会带领学生们在错误或不当中反思,学习建立社会责任感、习得各类有效的群体相处和生活技能。

诚然,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跟学生们谈观点,讲想法,有太多太多可以采取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有时候老师赢了学生并不代表赢得了学生。赢了学生也许仅仅是指老师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学生;而赢得学生则是指老师维护学生的尊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并相信他们有能力与老师合作,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赢了学生会使学生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学生更反叛(也可能是盲目顺从)。而显然,作为班主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赢得学生心甘情愿的合作,要想让犯错的学生做得更好,首先要让他的感觉好起来才行。

在学生与老师间相互谈观点、讲想法的这个过程里,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有我们的建议,可以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但一定要维护他们说话的权利。一旦学生发现,只要彼此出现分歧,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听老师的,学生的内在就会开始做决定:是继续跟老师敞开沟通还是从此封闭自己?一旦学生选择后者,退到只和老师讲事实、打招呼的层面,那么,我们以后就再也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那么即便老师找到更有效可行的办法,面对这样自我封闭的学生,也终将无能为力。

从说感受、聊情绪到敞开:

让爱在师生间流动起来

沟通的第四层“说感受、聊情绪”和第五层次“敞开”是相继发生的,没有截然的分界,所以我们合并讨论。

当学生觉得“我可以和老师有不同的想法,老师尊重我”时,他慢慢就会觉得老师是能接纳他的,那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来讲他的感受——感受是内在的灵魂。当我们能有机会听到一个学生向我们展示:

“你看到了吗?我是这样的。”

“你听到了吗?我是这样想的。”

“你感受到了吗?我有这样一种情绪……”

这时,老师就有机会感受到学生的感受,多一分理解。而我们稳定的接纳、理解、感同身受,最终给了孩子们敞开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他们自我成长的空间。

“说感受,聊情绪”是需要氛围和坚持的。我是思品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机会少,怎么办?我倡导学生进行“道德长跑”——写日记!一方面,写日记有利于学生改变自己、改造自己——很少有人劝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正常人都会在日记中劝自己向善,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这种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与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

而我在阅读日记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动力与情态,了解班级各方面的情况。虽然人不在班,却时时刻刻对班级之事了然于心,同时在日记中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日记方面,人脉图中的第三类学生一开始总是不会写甚至不想写,你感受不到他心里的正能量。所以,我们必须在日记这块与学生心灵最近的地方寻找突破。和他们的接触,从进行心灵对话开始,有时我甚至强烈要求和引导这类学生的家长一起合育写日记。

学生不写,班主任就写,真诚换作话语日复一日地坚持流露;学生写得少,班主任不用批评,可以写多点儿,情至之时,一页两页密密麻麻地写。天天写,时时留言,自然就保证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融洽的感情基础。天长日久见人心,学生一旦感觉你是真心为他好,自然就比较愿意听你的。很多学生会在我稳定的陪伴中,慢慢地敞开自己,他们习得了学习生活中时不时进行心灵对话的方式,不断思考未来。在日记沟通中,我亲眼见证了美妙的“敞开”是如此具有魔力。

当我们的学生能在我们老师面前只是真实地做自己,想说的可以说,不想说的可以不说,也可以呈现骄傲、呈现快乐、呈现各种本真的自己,那么无论班级还是课堂还是学校,都将成为非常美妙的世界。而这样的美妙境界,即使老师什么都不做,都已然在学生的心灵层面产生了极大影响,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他们的自主性,能够自己运转和康复。

每个孩子都是复杂的生命体,是一个小宇宙,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由我们来操作、掌控、改变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规律,班主任要在敞开的温暖氛围中,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节奏走,按自己的规律走,用力过猛或错位都会干扰他们的生存和发育。

每一位班主任都想带好自己的学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因此要让爱在师生间流动起来,除了日记,我还会展多种多样的班集体活动,创造共同的温暖回忆:比如同看一本书(或再加上一部同名电影),来一次“漫画老师”绘画比赛或“漫话老师”习作活动,和学生一起上活动课,再或者周末踏青……

在这些集体活动中,班主任才能真正真诚地去理解孩子们,理解他们每个人的不同,理解他们的困难,理解他们曾经长长的过往,理解他们那些未曾说出的话,带领他们去发现拥有巨大潜能的自己。教育就是迷恋人的成长,迷恋学生的成长,同时也迷恋老师自己的成长。

就是在这一层层的沟通相处中,我收获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更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王道不过是执着地栽培自己。就这样在一层层递进式的沟通中,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读学生们的花名册,每一个名字仿佛都饱含温度,那时,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汉字,而是在感受每一个生动活泼、个性炯然的鲜活生命,就像我经常告诉学生的那样:要做我们“名字”的代言人,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印在同学、老师、朋友们的心里,在名字的代号后面慢慢累积,留下一个具体的形像。

当然,在班主任管理、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沟通的层次划分肯定不是如此截然分明,某些层次间是模糊的,正是在动态的过渡中我们努力实现着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美好愿景。

上一篇:班主任必读!开学后班级“后进生”如何逆袭
下一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自己人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主办单位: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

西安市碑林区金水路6号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     陕ICP备14011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