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offset: 1 in /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caches/configs/system.php on line 58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2 in /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caches/configs/system.php on line 58 Warning: copy():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data/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usr/home/tmp:/data/home/tmp:/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php_upload_tmp:/var/www/disablesite:/tmp) in /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caches/configs/system.php on line 58 Notice: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SYS_TIME - assumed 'SYS_TIME' in /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6 Warning: date() expects parameter 2 to be long, string given in /usr/home/wh-abjb3zk5actyr3xgzhm/htdocs/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6 朱小曼:从情感关怀的视角谈班集体教育 -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 - 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2024 丝路之春” 当代名师大讲堂隆重起航 ·“2023 丝路之秋” 当代名师大讲堂即将隆重起航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
“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是经西安市民政局批准,由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研究院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名师推广战略,开展课堂改革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朱小曼:从情感关怀的视角谈班集体教育
2017-08-30 15:56: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班级仍然主要是学校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以班集体建制实施学生德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之一。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大环境及整个教
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班级仍然主要是学校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以班集体建制实施学生德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之一。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大环境及整个教育生态,包括学生在校生活的组织系统、结构与功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关心班级日常生活质量,思考班集体教育的情感维度,有助于释放和创新班级组织特有的教育功能。

看点

01

班级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情感环境

孩子是在班级中生活,生活是他首要的、首先的和真实的存在。所以,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当我们说教育质量的时候,它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很个体化的、需要对真实的个人而言的概念。

比如,某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但是对于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来说,不见得意义是相同的;某个班级考得最好,但是这个班级却有好几个差生,差生的情绪是非常不好和糟糕的。所以,我们要追问班集体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土壤——每个孩子的真实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他个人的真实生活环境是比较安全、不压抑、不恐惧的,他比较愿意和同学交流、和老师合作,那么这个孩子迟早可以融入这个班集体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去。

所以,我认为,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个体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我们必须要关注孩子在日常班级生活中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一个孩子在一个班级里,可能小学一待就是六年,初中一待就是三年,而且很少是他自己选择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考虑他的班级生活质量和他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感受。

情感教育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让孩子对学习很有兴趣。这样理解未免太简单了。情感教育包含着很多命题。

情感教育首先要关心学生的情绪感受。作为教育者,不只是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的结果怎么样,首先要关心他们的情绪状态,这是情感教育最基础的内涵。人的情感状态是生命质量的表征。生命质量好不好,能从情绪情感状态上看出来,比如是意气风发、情绪盎然,还是垂头丧气、自卑、恐惧、不安全,所以情感状态是生活的重要情感面向。生活有很多面向,物质的、精神的。精神面向包含情感情绪状态。一个人情感情绪状态好,说明他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不错,因为情感情绪状态是精神状态里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安全感、信任感和自尊感是情感维度的基线。人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首先是从父母的情感应答方式、教养方式中体验到的。出生以后的一个月、三个月、九个月等各个年龄期、关键期都是安全感一次又一次维护、一次又一次稳固的过程。

信任感也是出生以后在不断的亲子应答关系中获得完善的。从家庭中培养起来的初步的安全感和依恋感,感受爱的能力,对成人世界的信任等情感,并不完全,甚至很有缺陷,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给予接续、弥补和丰富。学校教育在扩大了的“熟人圈”,在带有一定公共生活特征的人际关系环境里,营造不是基于血缘关系,但异质同构的安全感、依恋感,一种被关照、爱护的体验。

在安全和信任的基础上,人就可以有健康的、成长的自尊心。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道德形成的第一步阶梯是源于安全感、依恋感和自我接纳感,由此获得人正常的自尊心。如果没有自尊感,人不可能开始发育道德,很难发育起健康的道德,因为他丧失自尊以后就可以破罐子破摔。

孩子们的班级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交互作用、交汇生长的。孩子们把学校里的欢乐和苦恼带到家里,把家庭里的欢乐和苦恼带到学校。但是,今天很多孩子是把烦恼带回家庭,给家庭增添很多烦恼,然后反过来孩子又把家庭的烦恼带回学校,孩子们的学校(班级)生活和家庭生活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不少儿童由于家庭溺爱,或爱的缺失,或爱得不恰当,造成情感上的缺失与偏狭。比如留守儿童、不健全家庭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猜忌心、闭锁、怨恨、进攻心理等,又比如过度关怀家庭孩子的任性、不能延迟满足、怯懦、软弱以及自我中心等,都会导致人缺少独立成功的自我价值感,以及其他与发展自我认识、社会性情绪情感相关的情感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跟老师们说,我希望你们经常地让孩子把快乐带回家庭,而不是把烦恼带回家庭。如果这样,学校(班级)生活和家庭生活就是交汇生长,学校(班级)生活可以调整和弥补家庭生活情感关怀的缺陷和不足。

所以,我们认为,班级生活中首先要顾及学生的情感状态。每个孩子在班级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感(我把它称为品种),孩子是经常性的比较快乐、满足、惬意,比较合作、信任,还是经常性的烦闷、苦恼、焦虑,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品德发育、认知发展及智力创造与审美鉴赏。

总之,生活是学生日常要过的。陶行知先生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所以,检视班级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情感生活环境,是班集体建设的第一步。

看点

02

班级情感文化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上千种,但是最经典的定义认为,其最外层是物质的,然后是制度的,内层是精神的,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又是情感文化。所以,讨论班级文化,如果不谈情感文化,不谈精神文化,只谈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一定是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的。

情感为什么可以构成文化?

第一

情感既是主观体验,又是客观的、可感知的对象

一般认为,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我体验到快乐,他可能体验不到快乐;同一个班的孩子有的喜欢班主任,有的很不喜欢班主任,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是,我们认为情感又是客观的、可感知的。情感情绪不是无来由的,它有客观可感知的对象,它也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去把握、去知晓的。比如,孩子很不喜欢某位老师,虽然他没有表达,但是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些表现找到蛛丝马迹,也可以通过这个老师不太恰当的表现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他。

因此,情感既是个体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情感是个体现象,很好理解。为什么又说它是社会现象呢?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情感也是一种语言。文字、讲话传递语言,情感也是一种可传递的语言代码,它可以通过表情、姿态来传递信息,可以与外界、他人交互作用。比如,一个班整体上乐观向上,传递的是一种文化信息;另一个班整体上比较沉闷,也传递着一种文化信息。

第二

情感是内隐的,也有外显的,可参与到文化传播、协作中,对社会文明、对集体生活有影响

在学术界很少有人研究情感,因为情感很难研究。为什么情感难研究呢?因为情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能说出来的可能又离开了情感的原本,别人觉得你表达得不准确。而情感的内隐性,又使得人们很难找到适恰的研究工具。但是,情感也有外显,小孩子的情感可以外显,成人的情感也可以有一定外显。为什么?成年人的情感虽然可以隐藏,但是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不说,不可能永远不表达,而且可以观测他的周围,周围的人际关系,从各种现象中来把捉他的情感。

现象学把情绪情感隐喻为像流行性感冒一样会传染影响别人,而且它把信号放大了。当然,心理学已经发现情绪具有传递性,它也是信息传递,它可以有感染,它可以放大。语气、语速、腔调、姿态、表情都是一种情绪信号。

这个情绪信号不是通过正常程序从杏仁核一点一点传递到大脑皮层(很长的通道),它很快就越过了多重障碍直接通达了,而且它把信号放大了。明星演唱会为什么让年轻人痴迷、疯狂?他的情感是放大了的,有夸张的作用。所以情绪情感会参与到文化传播、协作中,对社会文明、对集体生活有影响。

新现象学把情绪情感隐喻为弥漫的空气。弥漫的气氛把捉个体,使个体的某种情绪状态震撼、左右着人,影响着人,决定着人当下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对人有很大的影响。新现象学的哲学研究,突破心理学单纯从个体体验上去研究的局限,对我们了解情感也是有价值的。

由于情绪情感的传递性、感染性、有信号放大及强化作用等特性,在一个班级、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它所形成的特殊情绪氛围会笼罩、裹挟身处其中的个体,使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人的学习动机、态度、自我评价、价值观和精神状态等等。

第三

情感不仅是自发的,也是变化的、建构的,并且在特定情境和关系中互为建构

情感是变化的,很容易理解。情感为什么是建构的?在氛围很宽松的班级里,学生就很放松、很直爽,什么话都愿意跟老师说;如果班级氛围很紧张,学生对老师不信任,一般不会吐露真言,所以人的情感在一定情境和关系中是互为建构的。班级里不愿意说心里话的孩子越多,班级的气氛就越沉闷,越沉闷的气氛就越使得班上的个体不愿意说心里话。氛围越宽松的班级,学生就越愿意说心里话,越说就越宽松;在信任的环境里大家更信任,在不信任的环境里大家就提防,就小心谨慎,就编造假话。

第四

作为沟通媒介的情感,它的表现和踪迹既可以当作分析和评价对象,也可理解为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

英国沃里克大学的皮特朗教授也研究情感教育,他发起了一个欧洲情感教育共同体,参加的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我到英国访问时,问他们怎么测评情感教育。他们认为,做情感教育不能有量表,量表量不出来情感。他们一般请很多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包括资深的专家、校长、老教师,到学校里去观察五天到一个星期,就是观察气氛,班级里的氛围,小组里的氛围,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玩的那种情绪情感的状态;也观察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评价情感教育,需要寻找到一个匹配的评价方式,符合情感教育性质本身的评价方式。

班级成员的情感状态、品种、品质构成班级人际关系的基础;班级内情感的流动和涌现构成班级整体性的、弥漫性的文化氛围,是班集体建设重要的、内质性的精神文化条件。所以,创建班级的情感文明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使命。

什么是情感文明?我曾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进行了一场关于情感教育的对话。卡娅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情感教育,往往指代其道德教育;或者说他的道德教育核心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情感文明。我认为,用情感文明来表述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我追问什么是情感文明。卡娅认为,情感文明既包括个体的情感文明,也包括集体的情感文明。个体情感文明指的是个人的情感修养,集体情感文明指的是集体里的情感修养比较高,情感体验比较丰富、深刻。情感文明就是一个人能够体会到幸福、愉悦、自豪、胜任、惬意那样一种美好的人性善美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挫折、悲伤等情感,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比较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

学生的情感体验,依年龄不同需要有所区分。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孩子一定是要多体验安全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依恋性,依恋家长,依恋老师。依据心理学研究,11岁以前是“好孩子”时期,是遵奉时期,家长、老师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他就认为是正确的。所以,老师应该进行正面的鼓励,树立老师形象也应是正面的,还要让学生体验自我悦纳。

我问外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说喜欢爱笑的老师。我又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女老师,结果小女孩、小男孩都喜欢很漂亮的女老师。因为10岁以前是孩子审美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对美很敏感,他们通过外部表象判断事物,还没有深入到内在去分析。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11岁以内的孩子是以培养惬意感为主。什么叫惬意?很满足,自由自在,不太在乎,也不畏惧,大胆真实,不伪饰,这样,慢慢可能就培养出独立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

基于学生的情绪情感发育特征,为他们创造具有支持正向情感发育功能的班级情感环境,注重情绪情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功能和影响,从而为孩子们的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情感文化氛围,是班集体建设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注重班集体的情感教育,就是看重孩子情感发育的重要性,看重班集体在情感发育中的支持性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通过情感的作用并创建具有良好班级文化和班级情感文明的班集体,无论对于班集体自身的建设还是对于班级的情感育人功能的发挥而言,都具有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上一篇:田丽霞:8个“一”,助新班主任快速开启幸福之旅
下一篇:蒙以养正 :小学六年一贯制班集体建设实践探索

主办单位:西安当代名师教育研究院

西安市碑林区金水路6号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     陕ICP备14011649号